移到主要內容
最新消息
首頁 / 最新消息
:::

【進修研習分享】運動生物力學-測力板下肢動態肌力檢測技術與分析結果轉譯/測力板操作技術人員證書


進修研習運科人員:邱永興副處長
研習日期:112年12月9日

簡易課程大綱:
          近年來運動員肌力體能訓練日益增加,然而在接受肌力體能訓練前,須先要有相關的肌力體能檢測,測力板是常用來檢測下肢的動態性肌力的儀器,用來測得運動過程中人體作用於板上的分力或合力、力矩大小、肌肉/關節勁度、重心位移、及摩擦力等。本次課程主要介紹測力板應用於檢測下肢動態性肌力,以肌力與爆發力評估為主軸,針對反向跳 (Counter Movement Jump)、蹲跳 (Squat Jump) 與落下跳 (Drop Jump) 進行說明及講解。詳細內容包含了測力板儀器硬體的詳細介紹,測力板檢測應用實務,下肢動態肌力的檢測實作,資料進階的處理,下肢動態肌力理論的介紹與判讀,SSC機制效益評估,檢測成果報表的呈現,下肢肢段勁度的調節理論與參數意義,垂直跳單雙峰曲線的議題討論等等課程內容;可謂應有盡有,相當完整的一項訓練課程規劃。
課程重點摘述:
(一)下肢動態肌力檢測實作SJ/CMJ
          測力板垂直跳檢測具有多項評估功能,它可以用來進行離心肌力與牽張效益的評估、下肢動態肌力與爆發力的評估,以及撞擊負荷與傷害風險的評估。因此,運科人員可以藉由善用測力板進行定期檢測,可以協助選手在訓練的過程中,監控各種影響因子,對於科學化訓練的效益,以及預防運動傷害的功能,都佔有很重要的角色。動作要領如下:
      1.CMJ檢測的動作要領:
          (1)需要求受測者快速且盡力的跳躍。
          (2)可依實際專項特性需求,選擇執行深蹲或淺蹲跳躍,亦可要求受測者採最快速動作。
          (3)相較於深蹲跳法,淺蹲跳法因偶連時間較短,故可形成較佳的牽張反射效益,較具爆發力特徵。
          (4)因此,在CMJ測試時,檢測人員應依據目的,對受測者釐清深蹲或淺蹲之動作訴求;最好可以檢核膝關節最大彎曲角度,並在測試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報告中呈現此資訊。
      2.SJ檢測的動作要領:
          (1)預蹲時間勿過長。
          (2)可依實際專項動作特性,限制受測者膝關節之角度,亦可要求受測者採最舒適之預蹲動作。
          (3)過去研究指出,採較挺直的膝關節預蹲角度時,較有利於力量的快速形成,可測得較大的肌力與爆發力表現,但跳躍高度較低。
          (4)因此,在蹲踞跳之測試時,須將預蹲角度在測試報告中呈現或記錄,以利持續追蹤或比對資料時參照。

(二)下肢動態肌力理論
          經由單軸測力板所測得的原始資料數據,需要透過下肢肌力理論與電腦軟體加以處理、分析,然後再進行結果的轉譯,才能讓教練選手了解檢測數據的意義,以及如何應用在訓練實務上。
      1.CMJ檢測的動作要領:牛頓第三運動定律「反作用力定律」:測力板經由牛頓第三運動定律「反作用力定律」,可以測得人體對地面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的施力大小與方向。
      2.自由落體拋體理論:利用此理論可以計算得人體起跳之後,在空中的騰空時間,換算得跳躍高度,取得垂直跳的成績結果。
      3.SSC機制:SSC為多數運動中存在的動作元素,其中涵蓋了重要的生理力學機制,影響運動表現、肌力與爆發力甚鉅。透過SSC機制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能引發較大的肌肉活化與形成彈性能,且提升肌肉勁度,以強化肌肉-肌腱複合體傳遞能量的能力,故能增大肌肉對於向心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收縮階段的力量與爆發力。

(三)資料處理與解讀
          測力板所測得的原始資料數據,需要經由電腦軟體的處理,才能取得重要參數,進而能加以轉譯、解讀。現今處理數據的方式基本有三種:EXCEL的處理、專業套裝分析軟體的處理,以及自行編寫程式碼的處理。其中,EXCEL門檻與接受度較高,適合一般檢測人員的使用。專業套裝軟體則需要較高的預算來支持,以取得操作的便利性。最後,門檻最高的則屬自行撰寫分析軟體,自動化分析檢測數據,即時提供檢測結果給受測者。這也是職進入國訓中心運科處後自己設定的第一項任務,也順利地建構起運科處實務人員的檢測工具。
          跳躍高度是運動表現,非單一的肌力特徵表現,而是各項肌力特徵的綜合性結果。但科學化的運動訓練須要對症下藥,才能事半功倍,故需要單一的了解各項肌力特徵才足夠。
          測力板垂直跳檢測的肌力表現評估,可以透過呈現各動作事件的關鍵參數,製表與繪圖來加以呈現結果,同時可以透過這些細微的數據,評估受測者的各項下肢肌力的特徵,提供訓練課表的建議,讓訓練能有方向與目標,達到事半功倍的科學化訓練效益。
          檢測報告需要經過設計、編排,盡量以視覺化;簡單化的方式加以呈現,才能讓教練選手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吸收,達到科學化支援的目的。否則複雜、大量的報告內容,可能反而會達到反效果。因此,利用標準化、Z-score與雷達圖等工具,即能達成此目標。
未來實務應用:
          國訓中心運科處現有最大爆發力檢測,包含有上肢與下肢爆發力檢測,以及最大肌力檢測,同樣也是使用測力板儀器設備為工具,用以了解運動員在長期訓練過程中,提供重要科學參數的收集與監控,達成科學化訓練的目的。運科處目前以實務檢測,提供主要關鍵參數為主;然而,對於該理論基礎以及其他面向的應用,以及數據的解讀與應用(如空手道隊的檢測仍需請專家協助解讀、應用),仍有待提升與全面了解。透過此課程具系統化與規劃完善的學習、訓練,未來可以透過此項設備與相關理論基礎,提供更多培訓隊在實務實務上所面臨困難的解決方案,以及更廣泛的加以應用;例如技術檢測方面的開發(羽球後場跳殺動力分析、桌球直線與斜線反拉動力分析、田徑跳高跳遠起跳動力分析...等等),這部分也是較為欠缺,仍待未來加以補足的支援面向。此外,運科人員定期接受各專業運科相關學會的新知學習,除了可接軌國內最新的學術發展之外,同時亦可避免有閉門造車的情形發生。
圖1.運科檢測對於競技訓練的輔助功能
圖1.運科檢測對於競技訓練的輔助功能
圖2.CMJ肌力評估
圖2.CMJ肌力評估
圖3.SJ肌力評估
圖3.SJ肌力評估
圖4.檢測報告的呈現方式
圖4.檢測報告的呈現方式
圖5.視覺化檢測報告的呈現範例
圖5.視覺化檢測報告的呈現範例
回最上方